在著名書畫鑒賞家陳佩秋的畫案上,鋪滿一張立軸,陳先生徐徐展開,本幅寬綾大裱,氣勢非凡。陳先生邊看邊稱道說:這是董邦達畫的,保存相當好。在鑒定完后,在此畫幅上方特書“形神俱妙,戊戌歲大吉大利,截玉軒建碧詩堂。”
細節圖
細節圖
畫中即景:長者憩息廊屋之中,觀伶賞鶴;僧俗禪坐香熏爐前,冥思神游;逍遙散人浪跡山澗小道,放浪形骸。三境合一喻意深遠。其實,56歲的董邦達,對人生的感悟已漸入“禪定”,身居高位而厭倦繁華,已無心于仕途枯榮,這種出世的情懷亦超越了卸甲歸隱的個人情志,他念想著回歸自然,回歸人性的本源。
細節圖
作品的款識亦印證了這點,由于董邦達既是位地位很高的官員,同時又擅長作山水畫,由于皇帝頗為欣賞他的畫藝,所以在其流傳眾多的作品中,有相當部分是屬于“臣字款”的畫幅。但這幅《仿王蒙山水圖》署的是“董邦達”全名,其中沒有君臣地位的分別,也沒有世俗煩惱的牽累,是董邦達拋棄世俗包袱,回歸自性、融通天籟、自留不舍的巔峰之作,也正因為上述的冥冥因緣,《仿王蒙山水圖》猶如神明護佑,常年深藏于高府秘閨之中。不過,從文物保護的角度來看,少有著錄、難見天日,亦不失為一件“美事”,畫作亦因此而保存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