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瑪派雖被列為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其教派歷史也可追溯到吐蕃赤松德贊執政時期,可謂最古老的藏傳佛教派別,但由于早期教派勢力發展極為分散,且與地方政權聯系不是十分緊密,使得寧瑪派一直未能形成較為穩定的寺院僧團勢力。直到17世紀,在五世達賴喇嘛的支持下,寧瑪派的寺院僧團勢力才有了顯著的發展和擴張,并最終形成了寧瑪派六大寺院,多吉扎寺就是其中之一。
主尊文殊菩薩
此幅唐卡以文殊菩薩凈土為主要表現內容,展現了佛國凈土的美好與莊嚴。畫面正中,文殊菩薩束高發髻,頭戴五葉冠。面龐豐圓,五官秀美,表情慈祥。上身軀體勁健,釧鐲等飾物俱全。帔帛繞臂婉轉而下,左手輕拈花莖,肩上置有經書,右手高舉寶劍。下身著寬松法裙,跏趺坐于蓮花座上。
主尊上方
主尊上方為結轉法輪印的阿彌陀佛,以及佛尊的兩位脅侍菩薩:金剛手菩薩和觀音菩薩。主尊座前,諸多供奉人向文殊菩薩虔誠供奉。畫面上方繪有眾多供養天女,其余畫面則滿繪諸佛說法及為眾生加持的場景。整幅唐卡構圖繁復,人物眾多,通過自然景物之間的層疊交錯,營造出一個立體的、意境深遠的清凈佛土。布局規整嚴謹,人物造型健碩有力,細節描繪繁密精妙,符合衛藏地區勉薩風格的繪畫樣式,且唐卡設色鮮艷亮麗,冷暖色彩和諧美觀,金色的運用也更為凸顯,與衛藏地區勉薩風格繪畫有著密切關聯。
供奉人
但唐卡畫面注重留白的運用,給觀者以更多的遐思空間。整體色彩相比衛藏地區勉薩風格唐卡更趨雅致高麗,視覺觀感更為柔和恬淡,這些繪畫藝術特點都與清代藏東地區唐卡繪畫所反映出的美學特征十分一致。據上推斷,此幅唐卡應是在衛藏地區勉薩風格繪畫的基礎上,融入了較多藏東地區唐卡藝術元素的融合之作。
供奉人
朱砂手印及咒語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此幅唐卡背后還有朱砂手印及許多銘文,銘文由蘭札體梵文咒語、藏文轉譯梵文咒語和藏文祈愿文組成,書寫規范嚴謹,字體俊逸雅秀。其中,蘭札體梵文咒語和紅色藏文轉譯梵文咒語為根本因緣咒。
梵文咒語及藏文祈愿文
從祈愿文內容可知,此幅唐卡由多吉扎寺持明上師良烈多吉給予加持。據史料記載,良烈多吉全名為土登曲旺良烈多吉,為多吉扎寺第九世持明寺主,誕生于拉薩地區,在佛法聞思圓滿后,赴康區弘揚北傳伏藏法門,廣行利樂法輪事業。由這位高僧大德進行加持,可見其宗教意義之巨大。同時,從這位大德的弘法經歷來看,他曾長期在康區宣講佛法,也解釋了此幅唐卡之中為何出現許多藏東地區唐卡藝術元素。
綜上所述,此幅唐卡布局嚴整,意境曠達,色彩雅致,畫工細膩,將衛藏勉薩風格和藏東風格的藝術精華完美融合于一身,更兼此幅唐卡由多吉扎寺第九任持明寺主良烈多吉大師加持,宗教寓意吉祥,是一幅不可多得的多吉扎寺唐卡繪畫佳作。
文殊菩薩凈土唐卡
在北京保利拍賣2013年春拍自在菩提佛造像唐卡專場中,有一套阿彌陀佛凈土、藥師佛凈土、觀音凈土和蓮花生凈土的唐卡拍品(LOT號:7875)不論布局、用色、畫工還是背后銘文,都與此幅唐卡極為一致,應為同套作品,上述四幅唐卡拍品最終以每幅50余萬的價格成交,足見此幅唐卡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